免費加入 | MyRS | 線上客服
白蟻工程公司
 
  產品介紹分類

消滅白蟻巢的利器 - 蟻巢滅(1)

  產品介紹
 

美國道禮公司-滅蟻能白蟻餌站(白蟻餌劑)  
 
美國道禮公司-滅蟻能白蟻餌站(白蟻餌劑)
     
認證
0
推薦
1
 
 

 

產品介紹

 .要知道何種藥劑可以消滅白蟻前,我們應先知道過去的防治技術-傳統技術。
1.
傳統的技術-是建築物和白蟻一起保護

  • 但對白蟻族群卻一點影響也沒有,而且這種方法存在許多的問題
  • 包括在大片土地及建築物複雜的狀況下設立不中斷屏障的困難度
  • 大量液體的殺白蟻稀釋劑的使用-環境的負擔
  • 建築物的破壞
  • 白蟻越驅除,防治區以外的白蟻分佈越廣-造成整個地區性的分佈效應
  • 致自然生態體系失衡-天敵一起消滅
  • 使用者及工作人員的安全性等
2.台灣家白蟻的分佈
在西元1900年初台灣家白蟻的分佈只限於 台灣、日本和中國大陸。
夏威夷則在西元1914年首度有台灣家白蟻報告。
美國本土於西元1957年在South Carolina(南卞羅來納州)Charleston首次採集到台灣家白蟻,但是一直到西元1969年才被正式確認。
台灣家白蟻從1960年代 分佈在Charleston, South CarolinaNew OrleansLake Charles, LouisianaHouston(休士頓), Texas(德克薩斯州),到西元2001年已經擴張含蓋AlabamaCalifornia(加利福尼亞州)Florida(佛羅里達州)GeorgiaHawaii(夏威夷)LouisianaMississippi(密士西比州)North Carolina(北卞羅來納州)South Carolina(南卞羅來納州)Tennessee(田納西州)Texas(德克薩斯州)
台灣家白蟻在美國從1960年由原來四個港口城市,到西元2001午已經在整個美國東南各州擴張和建立族群。
1957
年在Charleston S.C.已採到此蟲,但鑑定錯誤。E.Dale McCullough1965年在Houston之船艙裡首先報告,接著1966年在TexasGalveston亦發現。但直到1969年,始戲劇性的正式將搜集到的標本,鑑定為台灣家白蟻。其實該蟲早已廣布整個Charleston地區(Chamberset.a1.1988)。另據Koehler(1980)報告,台灣家白蟻於1980年已在Hallandale F1a.建立起王族。佛羅里達州東南沿海至少有二百個縣,已經嚴重受害。
台灣家白蟻的擴張和族群的建立主要影響因素:第一是隨著交通工具遷移,第二是在過去50年間利用土壤阻絕帶等為主要防治方式。
台灣家白蟻族群的龐大,利用土壤阻絕帶等防治方式,並不能對整體台灣家白蟻的族群造成嚴重的衝擊-滅巢,存活的族群繼續產生分飛蟻而進一步蹂躪鄰近地區。
利用傳統白蟻藥劑的土壤阻絕帶做為主要的防治方式,可能是造成台灣家白蟻在從1960年代的由原來的四個港口城市,到西元2001年已經在整個美國東南各州擴張和建立族群的主要原因。
3.
白蟻餌劑的探索
  • 美國University of Florida(佛羅里達大學)Nan-Yao Su(蘇南耀)教授在1980年代的研究重點在於尋求白蟻誘餌替代品,鑑定出成功的白蟻誘餌毒物所需之特徵
  • 但對可能含有超過一百萬隻白蟻和覓食領域可超過一百米的台灣家白蟻產生衝擊,控制劑必須是緩效性並且不會有忌避性,才能散佈到蟻巢中的大多數成員(Su等人
    1982)
  • 有三類的藥劑被認為可能具有控制地棲性白蟻族群密度-生物控制劑、代謝抑制劑、昆蟲生長調節劑,而大多數已經用台灣家白蟻測試過
a.生物控制劑
  • 實地試驗利用生物控制劑由於忌避性一般而言是不成功的。微生物如Metarhizium anisopliae SporokinBeauveria bassiana (Balsamo) VulleminLai 1997的報告

b.
代謝抑制劑
  • 實驗室研究指出代謝抑制劑對台灣家白蟻具有緩效性且無忌避性,包含hydramethylnon (Su等人1982)A-9248(didionmethly para-tolyl sulfone) (Su & Scheffrahn 1988b)
    sulfluramid (Su & Scheffrahn 1988c)
  • 實地試驗利用這些代謝抑制劑能壓抑台灣家白蟻的活動,但並不能消滅它們(Su等人1991b, Su等人
    1995a, Pawson & Gold 1996)
  • 代謝抑制劑未能消滅白蟻或覓食活動可能是因為其致死時間與劑量相關(Su等人
    1995a)
  • 餌劑中藥劑的有效成份濃度,可以被調整到白蟻能接受,但是無法支配被白蟻取食的餌劑總量
  • 因此在餌劑施用後的幾天到幾週之間,白蟻族群可能會有取食不同劑量的毒餌;例如:致死劑量,半致死劑量或未取食
  • 因為代謝抑制劑致死時間與劑量相關,取食量較高的白蟻可能相對地死得較快,因此對緩效性的特性-須要有效的轉移和同化是一個負面的影響
    (Su & Scheffrahn 1966a)
  • 此外,實地試驗結果顯示取食半致死劑量的白蟻可能學到避免再度在施用餌劑處取食(Su等人
    1995a)
  • 以上得知代謝抑制劑是有忌避作用及拒食現象,及無法有效的轉移和同化
  • 為管理入侵白蟻如台灣家白蟻數量的品種,一個控制劑能消滅或殺死整個族群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 在一個台灣家白蟻的延續試驗顯示,被代謝抑制劑如A-9248sulfluramid局部壓抑的族群,其存活的族群最後會恢復並且會造成鄰近建築物的損害
    (Su & Scheffrahn 1966a)
  • 因為存活的台灣家白蟻族群依然持續的繁殖有翅型的白蟻
  • 有翅生殖蟻分飛築巢後,更進一步的騷擾(危害)鄰近地區
  • 當台灣家白蟻族群進一步的發展和散佈並且會造成整個地區性的分佈效應,基本上和使用傳統殺白蟻藥劑的阻隔帶是一樣
c.昆蟲生長調節劑
  • 如果要管理台灣家白蟻的族群,一種控制工具可以殺死整個族群是需要的
  • 昆蟲生長調節劑的作用機制基本上與代謝抑制劑是不同的,它與白蟻取食量無關
-因此在餌劑中使用昆蟲生長調節劑,可以跳過利用代謝抑制劑實地試驗所觀察到的致死時間與劑量相關的難題
  • 有兩類的昆蟲生長調節劑曾經做過白蟻的測試,青春荷爾蒙類和幾丁質合成抑制劑
c.-1青春荷爾蒙
  • 青春荷爾蒙類曾經被假設會誘導過度產生兵蟻,可能可以用來切斷白蟻族群的完整性,而造成整個族群的毀滅
    (Haverty 1977)
-一篇文獻報告(Su & Scheffrahn 1990)顯示青春荷爾蒙類可能對兵蟻比率較低的散白蟻(1-2%, Reticulitermes spp.)容易造成誘導過度產生兵蟻,而比較不容易發生在台灣家白蟻(兵蟻比率10-20%)
-
因此到目前為止,沒有研究顯示青春荷爾蒙類可能對野外台灣家白蟻的族群造成衝擊
c.-2
幾丁質合成抑制劑
  • 幾丁質合成抑制劑(CSI)理論上是昆蟲蛻皮時才會有影響,且昆蟲生長調節劑其致死時間被認為與劑量沒有相關
  • 實驗室研究顯示其他種類的昆蟲生長調節劑、幾丁質合成抑制劑與其他的青春荷爾蒙類的結果相當類似
  • diflubenzuron (Su & Scheffrahn 1993)lufenuron (Su & Scheffrahn 1966b)會抑制散白蟻(R. flavipes),但是事實上對台灣家白蟻沒有任何效果
  • 造成兩者差別的原因未明,但是昆蟲生長調節劑一般有對象專一性,在一種昆蟲觀察到的昆蟲生長調節劑的作用,而不會在其相近物種中觀察到,並非是一件不尋常的事情
  • 在測試多種誘餌化合物後,在1980年代末期,一種幾丁質合成抑制劑-六伏隆(Hexaflumuron) (分子式C16H8Cl2F6N2O3) ,被發現會造成抑制蛻皮的效果的獨特性質,而產生散白蟻(R. flavipes )和台灣家白蟻(C. formosanus)的延遲死亡,而確定其為防治地棲性白蟻群族的絕佳選擇
4.實地試驗利用六伏隆餌劑
  • 早期的六伏隆藥餌實地評估研究:利用典型的做記號再重新捉回的程序,以建立餌站和監測站互相連絡的關係
  • 接著在餌站施放藥餌,當白蟻活動減低,並且在相互連絡的監測站已無白蟻(Su 1994ChambersBenson 1995 Demark 等人1995) ,此時放置藥餌的族群被假設已消滅
  • 白蟻族群被消滅後,仍然維持一段期間無白蟻,這個假設變成更具說服力-放置藥餌的族群被消滅
  • 這些結果導致-第一個白蟻藥餌產品-蟻巢滅系統(Sentricon Colony Elimination System),在1995的商品化
  • 利用相同的步驟-在互相連絡的餌站施用藥餌,並且檢測未施藥餌站的效果,無數的野外研究一再的證實,地棲性白蟻的族群被蟻巢滅系統消滅
  • 並且研究人員在施用六伏隆藥餌之後,挖開地下蟻巢(Yamauchi等人,1977)或蟻塚(Lenz等人,1996PeterFitzgerald 1999),證明地下蟻巢或蟻塚遍佈死亡的白蟻,因此更進一步地證實-放置藥餌的族群被消滅了
  • 到目前在一些古蹟方面,33個研究記載至少消滅159個施放藥餌的族群中的152(96%),其中包含13個地棲性白蟻的品種;在美國的14州以及澳洲、日本、法國、英國、意大利、開曼群島和馬來西亞。
  • 例外的是PawsonGold(1996)報告在德州消滅7個施放藥餌的散白蟻(Reticulitermes spp.)族群中的2個。
  • 根據2001的調查,蟻巢滅系統被專業除蟲業者(授權PCO)使用在商業上的表現如下。
  • 逢機選擇在佛羅里達州和路易斯安納州使用蟻巢滅系統的除蟲業者關於裝置蟻巢滅系統的數量以及有問題或效果不佳的數量
  • 在佛羅里達州有11家和路易斯安納州有5家回覆
  • 在佛羅里達州11家授權PCO中有問題的實際個案從總數550個個案中0個個案(0%)到總數1456個個案有42個個案
    (2.9%)
  • 在路易斯安納州5家授權PCO中有問題的比例也相似(0-2%)
  • 根據調查整體的成功率是98.5%(13691個個案中有13492個案子成功
    )

 

  • 1940年代起直到1995年止,幾乎所有防治地棲性白蟻的處理方法都是在建築物及四周的土地放置大量液體的殺白蟻稀釋劑,形成化學品屏障- 阻隔帶,使得白蟻無法侵入

產品特色

.如何發揮藥效-蟻巢滅系統如何發揮功效
若要了解蟻巢滅系統如何發揮功效,就必需知道餌劑和偵測木材不會吸引白蟻。蟻巢滅系統是利用白蟻覓食及取食的習性,由白蟻自行遞送-高度鎖定目標的特定餌劑

1.
白蟻的覓食

 

 

 

 

 

 

 

  • 白蟻的族群會不斷尋找新的覓食地點,即使牠們已經建立了幾個這種地點,而且正在使用當中(逢機覓食
    )
  • 在這些已建立的覓食場所當中,每隻白蟻都只是隨機前往取食
  • 這對於誘餌的觀念而言很重要,特別是使用蟻巢滅系統,因為當我們將捕蟻站插入土中,牠們就會因為不斷覓食而找到這些捕蟻站,當我們開始以餌劑誘引時,白蟻就會來到有餌劑的捕蟻站,然後消耗(取食)這些餌劑,並且將之帶回族群中(喂哺其他白蟻
    )

 

2.費洛蒙-引導至各食物來源


  • 這是一種族群特有的混合氣味,由白蟻所分泌
  • 這種物質會以兩種方式引導(鼓勵)覓食:標示進食路線-將其他白蟻引導至進食地點,在白蟻找到地點時,增進食慾-該族群特有的混合氣味-有媽媽的味道-安全
  • 被引導去食用滅蟻能白蟻餌劑的白蟻,亦標示軌跡費洛蒙而會形成一個地圖
  • 同時取食的白蟻亦將費洛蒙沿著路線一路分泌回巢中,隨著更多的白蟻跟隨路線取食餌劑,牠們會排出更多的費洛蒙,如此就能引來更多白蟻,牠們沿著費洛蒙路線來到蟻巢滅的捕蟻站
  • 這就是(白蟻的)自行補給(),也是蟻巢滅系統的基礎,白蟻自行補給的概念對蟻巢滅系統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 這也就是利用偵測木材所捕捉到的白蟻,讓牠們食用餌劑的方法
  • 白蟻分泌的費洛蒙-也是族群的特有氣味-把這些食物來源弄得更有吸引力,告訴族群中其他的白蟻也來吃,當牠們離開之後會把餌劑帶走,經喂養散佈到整個族群
  • 然而我們也必須了解,某些費洛蒙在溝通的功能不同,如果受到高度的干擾,白蟻會分泌警戒性的費洛蒙,召集兵蟻前往危險的處所-進行防衛
  • 在高度的干擾情況之下,工蟻會將通往餌劑(食物來源)的通道封閉,就因為牠們有這種防衛機制,在牠進行自行補給的過程當中,應該避免干擾到牠們

 

3. 六伏隆因白蟻的食物交換、喂食的傳遞而發揮藥效


  • 白蟻就和蜜蜂與螞蟻一樣,是社會性昆蟲
  • 牠們的族群有組織,階級分明,每個階級都有特定的功能,以使整個族群能自給自足,除了蟻王和蟻后之外,其他的階級還包括卵、幼蟻、稚蟻、工蟻、兵蟻、還有大翅王族也就尚未離巢的有翅白蟻
  • 幼蟻中少部份發育成有翅白蟻和兵蟻,大部份發育成工蟻
  • 兵蟻唯一的功能就是保護族群,不受他族或螞蟻等掠食性昆蟲的侵略
  • 成熟的族群:蟻王和蟻后建立自已族群的幾年(4-6)之後,有些白蟻會發育為有翅膀的有翅白蟻,也就是新族群的蟻王、蟻后,條件成熟時牠們將會大批成群結隊離開族群(分飛
    )
  • 工蟻除了是其群族營養的供應者尚需保養族群的巢穴,建造蟻室和蟻道等工作
  • 亦即工蟻還負責照顧蟻卵及餵養族群的其他成員有:蟻王、蟻后、幼蟻、兵蟻、尚未離巢的有翅白蟻,此外工蟻之間亦互相餵養
  • 在其過程當中,工蟻會將營養及化學訊息等傳達給族群其他的成員

 

-如白蟻腸道中共生的單細胞生物,有:原生生物的鞭毛蟲、纖毛蟲、孢子蟲、肉足蟲及真菌等,上述微生物協助白蟻消化纖維素,轉化成白蟻可吸收利用的物質,白蟻每次蛻皮,腸道內微生物隨著失去,需經由互相餵食或吞食其他白蟻排出的糞便,重新獲得共生物
-
工蟻啃食食物吞入消化道內,經其体內共生生物消化,經完全消化或半消化的食物液體從口中吐出或肛門(腸道未端)排出(肛餵),餵養給無法自行取食的蟻后、蟻王、幼蟻及兵蟻,工蟻亦有用口相互餵食,同時吮吸彼此體表的分泌物,因而巢內的化學物如費洛蒙(Pheromone)及荷爾蒙(Hormone)或無忌避性的化學物(如六伏隆)可在巢內迅速傳遞。
-
白蟻群裡,高度特化的個體,如蟻王、蟻后、兵蟻以及第一齡的幼蟲必須倚賴高齡稚蟲及工蟻的餵飼。如將高齡稚蟲及工蟻分離出來,它們將因自己無法自行取食、消化木材而餓死。



4.

昆蟲的脫皮-驅動白蟻的死亡


  • 昆蟲的表皮伸展的程度非常小,因而限制昆蟲的成長;為了成長,昆蟲必須脫去原有的表皮,而換上新的表皮,脫皮的過程由賀爾蒙刺激而進行,其連續過程如下:

 

-從真皮分開舊的表皮
-
在脫皮的過程,分泌產生新的表皮外層來保護底下的內層
-
藉著幾丁酵素消化掉舊表皮的內層
-
藉著幾丁合成酵素形成新表皮的內層
-
脫去舊表皮


  • 白蟻吃下六伏隆後的反應

 

-白蟻吃下六伏隆後,六伏隆會抑制幾丁質合成酵素,阻止白蟻脫皮之前形成新的表皮
-
在白蟻脫去表皮外層之前,酵素消化掉舊的表皮,但是新的表皮薄,軟弱,白蟻無法完全脫去表皮而粘附在舊表皮,而他下面新表皮無法支撐其身體,或保留水份不消失的功能
-
這種脫皮的中斷具有致命性
-
其結果造成-白蟻無法完成脫皮而死亡,並造成工蟻數量的滅少


  • 白蟻的死亡

 

-幼蟻、稚蟻及非老熟工蟻是因無法完成脫皮而死亡。
-
白蟻群族中,如蟻王、蟻后、兵蟻、有翅白蟻及老熟的工蟻均為成熟的成蟲不再脫皮,它們的死亡是壽終正寢及餓死的。即蟻王、蟻后、兵蟻以及第一齡的幼蟲必須倚賴高齡稚蟲及工蟻的餵飼。如無高齡稚蟲及工蟻餵飼,它們將因自己無法自行取食、消化木材而餓死。
-
工蟻經常用口銜著孵化中的卵換置不同位置,以避免霉菌孳生,及獲得新鮮空氣及調節溫度,促進胚胎發育,卵無工蟻照顧也會造成死亡。
.藥效如何有效的轉移和同化

?

  • 滅蟻能白蟻餌劑含有藥效緩慢的六伏隆
  • 滅蟻能白蟻餌劑經取食工蟻的餵養及相互餵食而散播到整個族群
  • 它的緩慢藥效且白蟻族群無法察覺到(無忌避作用及無拒食現象
    )
  • 六伏隆藥效的快慢與劑量無關,1隻白蟻無論牠消耗多少量的六伏隆,藥效要到白蟻脫皮時才會表現出來,這種特殊的特性可以防止白蟻死在餌劑上或靠近餌劑的地方,以免造成白蟻的拒食而降低藥效
  • 亦即藥效能有效的轉移和同化,六伏隆藥劑的特性就是有效的轉移和同化,結果就是整個族群被消滅
  • 因為牠們如果死的太快,並且死得離攝取餌劑的地點太近,牠們就會察覺出,然後加以避免,而發展出停止取食的行為
  • 白蟻會來到餌劑捕蟻站消耗餌劑的劑量,然後離開捕蟻站回到族群當中喂養其他的白蟻,並且到其他地點覓食
  • 亦即取食餌劑的工蟻回到族群各處所的領域,從事原有分工,白蟻是在攝取餌劑的幾週之後當脫皮時才發生作用,所以不會發展出停止進食的行為
  • 當工蟻大量死亡時,蟻王、蟻后、兵蟻也會餓死,到最後,就造成整個族群的消滅
  • 滅蟻能白蟻餌劑不管是地上型或地下型,只含有0.5%的六伏隆
  • 六伏隆對於白蟻的影響或導致白蟻死亡的時間,與白蟻消耗的劑量無關,即白蟻是在所有食物來源(取食區)之間隨機進食,當餌劑放入之後,白蟻會加以食用
  • 且白蟻在進行脫皮之前都不會感受到藥效,即白蟻是在攝取餌劑的幾週之後在脫皮才時發生作用

 

由於藥效緩慢,六伏隆不會造成反進食的行為,白蟻不論死活,都會散佈在整個族群的區域內,但很少死在捕蟻站附近,這樣,其他的白蟻就以無認出藥劑的來源

  • 蟻巢滅系統中所使用的滅蟻能白蟻餌劑-在台灣能消滅主要的土木棲性白蟻(台灣家白蟻、黃胸散白蟻)所有的族群

  • 當昆蟲無法脫皮進入另一個生長階段時(齡期),就無法長大,並造成死亡

  • 由以上白蟻的生態、習性得知食物交換是白蟻另一個會將六伏隆散佈給整個族群的白蟻過程,它是一種互相影響的方式進行

  • 了解食物交換必需先知道白蟻族群的構成

  • 工蟻以特殊的溝通方式,彼此經軌跡費洛蒙引導至各食物來源

 

           以上資料由美國Dow agrosaiences 道禮公司 提供

  • 事實上,最近的研究顯示,任何已知的食物來源都會吸引白蟻,亦即,只要是白蟻無意中(逢機)撞見的食物來源,也可視為對白蟻有吸引力,例如偵測及誘餌的裝置,這是因為白蟻有逢機覓食的習慣,白蟻的重要習性之一就是覓食。

規格說明

地上型餌站~建築物室內及地上物專用

地下型餌站~戶外土壤處理


  相關產品
BCT CO2+溫溼度傳送器
PID Sensor
D類廢棄物清除
溫濕度傳送器(出線型)
 


里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2007-2024 RecycleSou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0)
目前尚無任何資料